Download PDF
doi: 10.14218/MRP.2015.02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5, 2015
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在SCI 论文投稿过程中十分重要,笔者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以下案例:有篇文稿在投稿到一份IF 不到2 的杂志后被拒稿了,杂志社建议作者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IF 不到 0.5),由于IF 悬殊较大,所以作者拒绝转投。于是,文章后续又投稿了7 ~ 8 份其他3 分以下的杂志,结果都不理想。在再次被一份IF 不到1 分的杂志拒稿后,作者终于决定投稿之前杂志社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一个月后,文章顺利被接受了。而新一年的IF 出来后,这份杂志的IF 已经接近1,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IF 还高出了一些。
有篇文稿在投稿到一份IF 不到2 的杂志后被拒稿了,杂志社建议作者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IF 不到 0.5),由于IF 悬殊较大,所以作者拒绝转投。于是,文章后续又投稿了7 ~ 8 份其他3 分以下的杂志,结果都不理想。在再次被一份IF 不到1 分的杂志拒稿后,作者终于决定投稿之前杂志社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一个月后,文章顺利被接受了。而新一年的IF 出来后,这份杂志的IF 已经接近1,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IF 还高出了一些。
这个案例其实比较有代表性,很多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通常会过高估计文章能够发表的分值。在经过不断的被高分杂志拒稿后才最终找到文稿的正确定位,导致文稿险些无法发表。如果作者能够早些仔细研究和分析杂志的拒稿信,从拒稿意见中就可以感受到文稿的定位。若审稿意见很尖锐,那么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你的文章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稿的新颖性可能会越来越低,被拒稿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综述和荟萃分析这两类时效性强的文章,不仅需要更新参考文献和内容,还要和其他撰写了类似文章的作者进行时间上的赛跑,拖到最后,文稿发表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愿意转投原杂志推荐的兄弟杂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兄弟杂志水平太低,有负自己辛苦得来的科研成果。诚然,有部分出版社为了帮自己旗下的低端杂志打开市场,会建议被拒的文稿改投自己的兄弟杂志。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改投建议,如果推荐的是非SCI 杂志,我们当然可以不考虑,但如果推荐的杂志也属SCI 收录,那么这种建议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比如投稿Nature被拒后,如果有改投Nature出版社旗下IF 十几分的子刊的建议,那这个建议就完全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很多专业的顶级杂志也就十几分,如果文稿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以发Lancet或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之类的杂志,那么十几分的杂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本文案例也是这样,其实原杂志和推荐杂志的水平相差不大(除了某些特殊专业的专科杂志,IF 在0 ~ 2 分的综合性杂志水平其实相差不大),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接受建议改投的话,可能会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幸运的是,这篇文稿最终被接受了。
面对那些屡投不中且少有外审意见,有外审意见也多为负面意见的文稿,如果还是坚持投高分杂志,对于目标杂志的分值不适当做出妥协,那么这明显是不理智的做法。如果杂志社的拒稿意见不是太负面,建议很有价值,则建议作者进行补充实验和修改文章,这样文稿还是有可能发到更高水平的杂志上的。至于收到一些积极的拒稿意见时该如何处理,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讲解。
Copyright © XIA & HE Publishing Inc.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License (CC BY-NC 4.0), permitting all non-commercial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