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新闻万花筒

  • 搜集:李玉冰 and
  • 整理:李汝琴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17;3(1):275-276

doi: 10.14218/MRP.2017.017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我国基因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

第一代测序技术的改良基本符合摩尔定律。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测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测序技术与第一代技术原理完全不同,是颠覆式的创新。2014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全球基因检测领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更是爆炸式增长。2017年,Illumina再次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800美元。测序成本降低的同时,全世界的基因组数据也在以超摩尔比速度增加。基因数据的计算与解读一直都是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在数据激增的情况下,如何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将是基因检测领域下一个命题。

(来源:OFweek医疗网)

临床医学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形成

科技部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相关工作情况。据悉,作为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制上的重点改革举措,我国现已在11个疾病领域组建了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据初步统计,根据各疾病研究领域的重大需要,各中心共布局开展143个临床研究队列,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规范151项、制定国家标准42个,分别较中心成立前环比增长54.1%和40%,有力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规范化水平和诊疗能力。下一步,将制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在疾病领域的布局、区域的布局,提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地方中心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布局要求;新增儿童健康、传染病、中医药、主要公共诊疗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中心布局。

(来源:新华网、健康报)

手术机器人赋予医生“超能力”

在两三厘米见方的人体空间内,机械臂可以如绣花般精细操作。如今,手术机器人正在让很多原本无法想象的手术场景变为现实。其中,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以下简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代表了该领域的尖端水平。自2006年国内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国内已累计开展了4万多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多种手术。2月26日,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基础培训基地在上海启用,为国内外医生提供国际化的培训服务。未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更为广阔。

(来源:科学网)

在职医生可办医新诊所将大量涌现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启动,医生收入被允许突破事业单位体制限制,医生群体将迎来靠技术吃饭、大涨新时代。2月2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正式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医生可以自主创业了。还有,即将推出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不出意外的话,将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来源:卫计委)

顶尖“洋医生”受聘沪公立医院仁济南院迎首位外籍医师

近日,美籍神经外科医师John G.Hsiang从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王育手中接过聘书,受聘成为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执业医师。这是首位在仁济医院执业的外籍临床医师,在上海的公立医院体系中尚属罕见。吸引国际顶尖医生将执业点放到公立医院里,被视作国内医院国际影响力、软硬件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能与国际“平等对话”的重要标志。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