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北——“函评”的流程和解读

  • 杨小骏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19;5(3):102-102

doi: 10.14218/MRP.2019.049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时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青椒”抱怨,总是说“函评”是如何的不公平。在此小编要说的是:本子质量最重要!本子质量最重要!本子质量最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函评”专家的选择:通常“函评”专家是在“国家科技专家库”中进行筛选的,具体什么原则并不清楚。一般是获得过面上项目并列入“专家库”中的评审专家在每年的5、6月会收到相关专业的标书4-20份不等。

一般只有3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评审,根据本人的经验,每份标书评审时间在半天左右(不排除大佬们时间比较忙,只看半小时的情况)。每份标书一般有3-5个评审专家,个人经验是“医学口”的标书一般是3个评审专家,“生物口”的标书一般是5个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怎么看标书:各个专家看标书的习惯不一样,小编的习惯是从头看到尾,比较在意的点主要有:①是否具有创新性;②是否解决了具体的科学问题或者具有有价值的临床意义;③科学问题的凝练是否合理准确;④逻辑线是否清晰;⑤申请人的学术背景。

“函评”专家对标书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会用比较正面的词句进行评价,所以很多申请人在拿到评审意见的时候,自我感觉都很良好。

一般情况下,除非出现大量褒奖性词汇,如“逻辑清晰、创新性强、学术背景强、实验设计合理”,才有可能被评为A等“优先资助”;而出现“创新性较强,申请人学术背景较强”之类的词句时,一般为B等“建议资助”(很多申请者看到这些词句就以为是A等,其实是错觉);而C等“不建议资助”中也常见“创新性较强,实验设计尚可”之类的词句,一般会提1-2个意见,虽然看起来也比较正面,但是这样的标书大多是“不建议资助”,因为拒绝一份标书只需要1个理由就足够了。

“函评”的过程中相对“黑幕”比较少,毕竟“中国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熟人”。要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优中取优”,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把自己的标书做到“最完美”。要相信自己,标书质量好了必定不会被埋没;而基金申请被拒必定是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怨天尤人”。多检视自己,才能做到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