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SCI论文写作投稿经验:科研发表的五大禁忌

  • 张真真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19;5(3):119-120

doi: 10.14218/MRP.2019.053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SCI论文投稿中有一些特别忌讳的事情,一旦犯了禁忌可能会对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道路产生恶劣影响,不仅影响学者的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甚至影响学业进程、升职晋级、个人及研究组声誉等等。

在这里罗列出五大禁忌,希望可以引起研究生或年轻学者的注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1. 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一些顶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也屡见不鲜。之前的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不仅文章撤稿,相关通讯作者更是自杀,而小保方晴子本人的学术道路也基本没有了翻盘的可能。

人们常说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的弥补,所以如果还想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那么就认认真真做事。千万不能篡改原始数据,甚至特别倾向性的捏造不存在的数据。如果一旦造假被发现,影响到的不止是个人,甚至整个研究单位在相关杂志的未来发表都会受到影响。

实验不排除出现假阳性和阴性结果,有些杂志甚至会专门开辟版面接收一些阴性结果的论文。所以不必要为了所谓的结果搭上自己的学术生命。

2. 文章还未完善就匆匆投稿或匆匆修回

在国内目前的科研体制下,研究生们需要文章毕业;科研人员的考核、基金申请、职称晋升等等也和文章息息相关,大环境使人们对于文章的需求更加迫切。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做完了实验,匆匆写好了文章,在文章没有好好组织或者语言语法问题很大的情况下就把半成品匆匆投向了杂志社,这样的半成品投出去,拒稿的可能性很大。笔者周围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有研究生把未经认真修改的初稿投向杂志社,结果编辑直接拒稿,说也许你的文章很有创新,但我们实在看不懂你写的是什么。

另外一种情况是文章完稿时努力修改达到了杂志社的要求,好不容易有了比较好的修改意见,一看是小修,意见也不好好看,实验也没有认真补,不到一周就修回杂志社。不认真对待的结果就是很可能造成临门一脚射偏门,到最后追悔莫及。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笔者曾听说过有人文章本身是小修,高兴之余因为急着毕业就没有好好修改就投了回去,导致直接拒稿。最后再投其他杂志屡投不中,一年以后才被其他杂志接收。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说能怪谁呢?

3. 同样的数据重复投稿

有的研究者在完成一个课题的实验后,在数据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同样的数据再换个论点完稿分别投两个杂志,但本质上这两篇文章并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涉及到学术诚信的问题,要知道如果一篇文章中稿,另一篇文章用重复的数据,如果不特别注明引用的话,那就不是一稿多投的问题了,这是赤裸裸的抄袭。抄袭的后果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4. 一稿多投

大家知道SCI论文都有一定的审稿周期,短则几周长则几个月,这个过程说实话很折磨人,这时就有人想投机取巧:将文章投向多个杂志,心想反正又不冲突,哪个接收得早就在哪个刊物上发表,如果都接收就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发表。

可是,大家要知道一篇SCI论文的审稿需要耗费很多人的精力,一稿多投是对杂志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极大不尊重,是严重损害自己和课题组声誉的行为。而且一旦投向杂志的文章发到了同一个审稿人或者不同杂志的同一个编辑的手里,文章很可能宣告“完蛋”。这种耍“小聪明”的行为,很可能成为自己学术道路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5. 伪造同行评审

伪造同行评审这个行为最近屡次出现在学术圈里,而且年初就因为伪造同行评审导致的中国SCI论文被大规模撤回的情况,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恶劣。当然这种现象不止在中国有。

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科研诚信部副主任帕特尔表示:“同行评审造假的问题正在影响整个学术期刊出版,我们也深受其害。这种造假行为的方式多样,包括论文作者提前让朋友们提供正面评价、精心设计同行评审圈、圈子里的评审人相互评价各自的论文以及模仿真实的评审人,甚至捏造完全不存在的评审人”。这种行为绝对是害己不利人,大家千万不要铤而走险,自取毁灭。

最后,笔者想引用一段自己很喜欢的话:“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人生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科研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