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北——“会评”的流程和解读

  • 杨小骏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19;5(4):158-158

doi: 10.14218/MRP.2019.069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在“函评”之后,会根据结果选出大约40%的标书进行“会议评审”(简称“会评”),其中大约12%左右“函评”结果很好的标书为A级,这类标书基本上95%以上可能中标,在“会评”中基本是“走过场”,即使这类标书的申请人与某个“会评专家”有仇,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毙掉一个A类标书,这样做极“伤人品”,所以如果通过某些渠道提前知道是A类上会的话,就可以愉快的游山玩水去了。

“会评”在不同学科分为多个小组,“会评”专家的人选基本每年都会变,而且“会评”专家的名单公示政策也每年有所不同,2014年的政策为“会评”前进行公示,而2015年则为“会评”后进行公示,可能是基金委担心提前公示有可能会存在“拉关系”的现象。不同的学科小组负责不同的学科,所以不存在某些学科因为SCI发表较难而难以中标的情况。而有的一些热门学科,申请人的竞争力都很强,也会存在一些优秀的标书被刷下的可能。

而“会评”的重点主要在B类上会的标书,可能会存在一些“黑幕”或“争议”,这类标书基本上水平差别不大,哪个上会哪个不上可能就会有一些“讲究”。一般情况下,“会评专家”可能会达成一定的“默契”,所以在这一环节可能某些学术大佬门下的研究人员会在“默契”中“直接晋级”。当然,我们要相信这类事件必定是“个别现象”。另外,同等评价下,应该会有“弱校优先”、“西部地区优先”、“女研究人员优先”、“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研究人员优先”的潜规则,这些基本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只有把标书做到最好,争取直接A类上会,“管它东南西北风”才是王道。

相对来说,个人认为自然科学基金的透明度和评审过程的公正性是毋庸怀疑的,这一点也基本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有没有得到资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申请人本人实力,以及申请书的撰写质量,这些才是可否得到资助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整个过程中,“抱怨”和“申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与其否定评审专家的水平,不如仔细思考如何把标书写得更完美,在来年的申请中获得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