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新闻万花筒

  • 刘仕敏1 王晓庆1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0;6(2):98-98

doi: 10.14218/MRP.2020.039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全球疫苗峰会开幕呼吁携手共抗疾病

新华社伦敦6月4日电(记者张代蕾张家伟)由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英国在线主持的全球疫苗峰会视频会议在当地时间4日13时(北京时间4日20时)左右开始。峰会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筹集资金支持疫苗接种,共同抗击疾病,挽救生命。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本次视频峰会,旨在共同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筹款至少74亿美元。约翰逊在开幕发言中表示,此次峰会是全世界携手共同抗击疾病的重要时刻,英国在未来5年里将继续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提供16.5亿英镑(约合20.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他呼吁各国加入筹款,携手开创全球卫生合作的新时代,共同为预防全球传染病暴发而努力。

英国政府4日发表声明说,全球共同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到2025年帮助来自最贫穷国家的3亿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白喉和麻疹等疫苗,以减少新冠疫情大流行对常规疫苗接种的影响。同时,一旦研发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将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接种新冠疫苗。

来源:环球网

海外网评:武汉十几天完成990万人次检测,难在哪?

6月2日,武汉公布集中核酸检测排查结果。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花费9亿元检测近990万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情况。当初武汉决定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之时,曾遭到一些外媒质疑,检测能力能不能达标?花费巨大值不值得?如今,武汉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出了漂亮答卷。

短时间内要实现千万级人口核酸检测全覆盖,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艰巨任务。从5月15日的十几万人次,到5月19日的八十多万人次,再到5月21日超过百万人次,武汉单日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当5月22日武汉检测人次达到147万人次时,《华尔街日报》就报道称,“这已经超过了美国单日最高检测量的三倍”。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5月26刊文称,武汉在22日一天就对数量惊人的147万人次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与之对比,澳大利亚从1月疫情暴发之初直到5月22日,总共检测了119万人次。

来源:环球网

世卫组织对中、南美洲国家疫情加速蔓延表示担忧

新华社日内瓦6月3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3日对新冠疫情在中、南美洲许多国家加速蔓延表示担忧,建议这些国家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知识与当地情况结合,采取全面、持续的抗疫措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过去5天各国每天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均超过10万例,其中美洲仍然是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几周来美洲地区每天报告的病例数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每天报告的病例数总和。

他表示,世卫组织尤其担心中、南美洲许多国家的新冠疫情在加速蔓延。东地中海、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病例也在增多,但相比中、南美洲,其总数要少得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阶段。世卫组织目前尤其担忧中美洲国家海地的疫情发展,其他中美洲国家情况不同,但也不容乐观。南美国家尤其是巴西和秘鲁,病毒仍在加速传播。

来源:环球网

细菌感染加剧新冠肺炎患者肺损伤?新“合影”技术从免疫细胞中找到线索

提及新冠肺炎及其治疗方案,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抗病毒治疗。然而,临床中却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大肆破坏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引发多器官功能衰退,此时细菌也会趁虚而入,在免疫细胞和病毒的“混战”中“渔翁得利”。

细菌感染如何让新冠肺炎患者的肺脏雪上加霜?会因个体不同产生特异性结果吗?近日,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德喜教授团队分析了两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肺组织样本,对肺组织浸润免疫细胞类型及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肺损伤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致力于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内科学纪事》(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

用金属元素作“标签”为不同类型细胞“合影”。此前,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一直强调重视“病毒继发细菌感染”,降低新冠肺炎重症率、死亡率,关键在于治好继发的细菌感染,这也是“武汉协和治疗方案”的核心。

“有些危重症病人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感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也曾呼吁医务人员关注新冠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危害性。

来源:环球网

德国:拟培育“迷你肺”研究新冠病毒

科技日报北京6月1日电(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为了在最自然的条件下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细节情况,德国科学家正在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肺部类器官,他们希望用这些类器官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进程,从而确定抗病毒物质。

这一项目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类器官的分析”,简称Organsars,由波鸿鲁尔大学副教授托尔斯滕•穆勒博士和斯蒂芬妮•普芬德教授领导,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为其提供一年半的资助,时间从今年6月1日开始。

穆勒解释道,类器官类似胚胎,由诱导多能干细胞生长而来。与此前使用动物模型和基于活组织检查的人肺组织的细胞培养相比,肺类器官(迷你肺)拥有多个优势:它们源于人体细胞,可以大量生产且拥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因此,类器官构成了一个可靠的3D模型,使研究人员能研究不同类型肺组织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Organsars的目标是研究新冠病毒如何复制、新冠肺炎如何恶化、炎症机制以及免疫信使物质在肺组织中的释放等。”穆勒介绍,他们还将分析新冠病人服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甲磺酸卡莫司他(Camostat)和氯喹(Chloroquine)等抗病毒药物的感染率,并测试多种新物质。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