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张文宏遭举报——如何定性的5点意见

  • 张科宏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1;7(4):137-138

doi: 10.14218/MRP.2021.129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张文宏,一直战斗在上海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但此前因“长期与病毒共存”的言论已遭到轮番炮轰,如今又被举报抄袭,被扣上“学术抄袭”的大帽子,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网络上有无数网友对张文宏表示关心和关注,有人力挺,有人质疑。如果大家对比网上晒出的两篇论文,张文宏的博士学位论文和齐鲁理工学院黄海南教授发表的综述,可以看到:两篇论文有部分段落内容高度相似、甚至完全相同。黄海南教授的综述是1998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在前;张文宏的博士论文是2000年的学位论文,在后。那么,是张抄了黄的论文?还是张和黄不约而同都抄了第三者更早的一篇文章?2021年8月1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发表声明,对网络上举报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综述部分的问题启动调查(图1),是否涉及抄袭或其他学术问题,应该如何定性,应以校方调查结果为准,我们拭目以待。

复旦大学对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举报的回应 (http://www.gs.fudan.edu.cn/03/98/c12939a394136/page.htm).
图1  复旦大学对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举报的回应 (http://www.gs.fudan.edu.cn/03/98/c12939a394136/page.htm).

在调查结果出来前,笔者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1993年时,笔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药理学系读博。系里有一位低年级的中国同学W,被指控在博士资格考试中抄袭。如果坐实了指控,W一定会被学校开除,然后夹着尾巴回国。

后来系里进行了调查,事实经过非常简单:

考试前,W单独请教了每一位教授:博士考试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其中一位名叫Leidenheimer的教授给W指导了几篇经典论文,告诉他:吃透这几篇论文,就能顺利过关。

考试那天,W由于找对了重点,很快答完题交卷,就回家了!

考完试第二天,系主任找到W,说Leidenheimer教授指控他抄袭并建议学校开除他,理由是W考卷上的内容是完全照搬他人论文中的大段文字。

最后系里的官方处理意见是:

  • 别人论文中的大段文字,W原封不动地照搬,从广义出发属于抄袭行为,不是一个学者应当做的事情,必须接受纪律处分;

  • 考试答题不是公开发表论文,W的行为和学术界对抄袭的通行定义,也就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大段复制、粘贴他人文章的内容,有本质上的不同,W的主观动机也不是占有他人的研究成果。Leidenheimer教授提议开除不恰当。

听完故事,我们回到张文宏被举报这件事情,如何定性,笔者有这么几点想法:

  • 张肯定是抄了,的确犯了错误;

  • 博士学位论文,也就是所谓大论文,不属于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和期刊论文或者专著大段使用他人文字有重大差别,和学术不端框架下的抄袭性质不同;

  • 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应当首先弄清事实,然后参照学术社会的基本规范和惯例进行处理;

  • 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抗疫和论文两者不应相提并论,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都不能磨灭张文宏对控制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

  • 历史问题需要放在历史框架下理解,需要考虑当时的中国社会对这样的行为是怎样的态度。不轻描淡写,也不要乱扣帽子。

8月18日晚间,张文宏医生再度发布消息(图2),公开了最近3天的行程,关乎德尔塔毒株和上海防控体系。笔者相信复旦大学,也希望张文宏医生:

张文宏发长文:给网友汇报这几天做的工作。
图2  张文宏发长文:给网友汇报这几天做的工作。

第一、正确对待他人的质疑,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对举报人的动机和人身攻击言辞,不要过多纠结,留给复旦大学和历史去评判;

第二、卸下历史包袱,回归当下本职工作,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白话医学研究」公众号是前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张科宏博士创办的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已达25万余次。张科宏博士在国内外都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于每周二在「白话医学研究」公众号发布微视频解读论文,用论文实例从理论-心理-流程将智慧融入实战,帮助非英语母语的学者将其科研成果展示于国内外科研平台。「白话医学研究」不仅适合入门级医学研究者关注学习,对资深医学研究者也同样有益,对非研究型的医生提高思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