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学术期刊高大上,创办上马需谨慎——浅析“烂尾”英文学术期刊、原因及避免措施

  • 裴磊1 夏华向2*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1;7(4):132-136

doi: 10.14218/MRP.2021.136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烂尾”一词,由“烂尾楼”引申而来,指事物、事件中途夭折、不了了之或草草收尾,如烂尾工程、烂尾新闻、烂尾电影、烂尾小说等。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数字时代、在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环境下,烂尾现象也开始在出版行业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图1)。

《自然》(左)与《科学》(右)杂志相继发表文章称大量科学期刊已从互联网上消失。
图1  《自然》(左)与《科学》(右)杂志相继发表文章称大量科学期刊已从互联网上消失。

(图片来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610-z ;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dozens-scientific-journals-have-vanished-internet-and-no-one-preserved-them )。

近年来,我国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带来了创办英文期刊的学术需求。习近平主席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多部委相继联合出台了在国内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卓越学术期刊(包括英文期刊)的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现有期刊、扶植新创期刊。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给一批新生的、优秀的期刊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资源支持,给优质的科技期刊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期刊界导向性支持。这项计划更是激发了各基层单位以及市场化的出版集团空前高涨的办刊热情。然而,有些科研机构和出版社对期刊运营难度估计不足,致使有些期刊匆匆上马,很快又面临休刊甚至停刊的窘境,导致期刊“烂尾”的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很有必要让办刊人充分了解学术期刊“烂尾”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避免措施,从而保持学术期刊健康稳定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的责任担当。

烂尾期刊知多少:来自德国的一项调查结果

最近,来自赫尔辛基汉肯商学院(Hanken School of Economics)、柏林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与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ttingen)的研究人员,通过查阅了几个主要的书目索引,例如 Scopus、Ulrichsweb 和OA期刊目录,并通过 Internet Archive 的 Wayback Machine 追踪期刊调查显示,从2000–2019年之间,所有在线的OA期刊中,已有176本期刊(84 本在线OA的自然科学期刊,及92 本社会人文领域期刊)停办或消失(图2)。

2020年8月27日发表在 arXiv 的预印本论文《开放并非永远:对消失的开放获取期刊的一项研究》。
图2  2020年8月27日发表在 arXiv 的预印本论文《开放并非永远:对消失的开放获取期刊的一项研究》。

左下图为消失期刊的(被调查)数据库来源。右下图显示消失的OA期刊的出版历史。每条横线代表一个单独的期刊及其活跃的出版年份(从第一年到最后一年的出版时间)。X轴表示出版时间,Y轴表示消失的OA期刊。(图片来源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2008/2008.11933.pdf )。

研究人员调查了这些期刊上次发表的时间以及最后一次能在 Internet上访问或使用的时间:如果这些期刊在线免费提供的内容少于50%,则期刊被视为“消失”(研究人员承认,某些期刊可能以印刷形式存在或在付费专区后面)。176 本消失的期刊中,大多数期刊在变得不活跃后的5年内消失——停止发表论文。其中大约三分之一在上次出版后一年内消失。研究人员运用这个“生命周期”估计了另外 900 本不活跃的OA期刊可能面临消失的风险。

此外,这176本消失期刊所在的出版社分布在50个不同的国家。这些消失的期刊多数在欧美发达国家,例如北美有58本,欧洲和中亚有52本,其中有88本期刊隶属于某个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大多数消失的期刊仅发表英文文章并分布在以下四大领域: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s, Health)、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LS)、物理与数学(Physic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PSM)以及社会人文科学(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SSH)(图3)。这一结果提示,各学科、各地区均有处于消失危险中的研究成果。

176 种消失期刊所在的出版社地理位置分布(上图)与四大学科领域占比(下表)。
图3  176 种消失期刊所在的出版社地理位置分布(上图)与四大学科领域占比(下表)。

(图表来源https://asistdl.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si.24460 ; 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2008/2008.11933.pdf )。

出现 “烂尾”期刊的原因

导致期刊“烂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列举的几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限于这几点。

1、期刊编辑部(通常附属于某科研机构或学术协会或学会)和出版社组成的期刊运营团队的决策与工作成效直接决定期刊的运营状态。该团队的工作涵盖上述资金、编委组成、网站平台、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人力资源、组稿与征稿、处理稿件等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受到影响,都可能引起连锁效应,导致期刊运营出现问题,从而最终导致期刊表现不够“活跃”而面临消失或沦为“烂尾期刊”。其运营不善是期刊“烂尾”的主要原因。

2、资金短缺。期刊所在的出版社由于资金链问题或收支不平衡,可能会停止对新建立期刊的投入以保持其传统的主要出版物的正常运营,或者甚至连主要出版物的运营也无法承担,直接破产。

3、稿源不足。稿源的数量和质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另一重要因素,对于新兴的中小出版社,若期刊未被收录于有影响力的数据库,期刊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远不及老牌出版社的主流传统期刊,而且现在新的OA期刊越来越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编辑团队人脉资源不够充足以及期刊团队未组织有效的组稿与征稿措施的情况下,稿源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及时得到持续足够的供稿,期刊将难以为继。而且,如果不限制文稿质量,来者不拒,发表质量较差的文稿,就会影响期刊的质量评估和被知名数据库的收录,从而反过来影响稿源,形成恶性循环。

4、期刊所在平台不稳定。期刊可能托管在附属(学术)机构的在线平台上,由于学术机构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存在问题,例如网站没有付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系统故障或升级后,数据库丢失等等,也是造成期刊“烂尾”的原因。

5、国家政策影响。期刊发表与出版的政策法规受各国与地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例如中国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如果仅有ISSN号,而没有CN号,这种情况既不受国内的新闻出版部门的管理,也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和出版,同时也不能获得国内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因此,这些刊物只能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进入我国,现有的管理流程难以跟上这些期刊发展的步伐,难免滋生问题,导致这些期刊要么难进国门,要么就只能作为事实意义上的非法刊物在国内生存。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国内出资人的投资能力与意愿,而这些往往取决于刊物是否能够快速被 SCI、 EI、 SCOPUS、 SSCI、A&HCI 等知名数据库收录。

总的来说,政策与法规的调整,目的是发展优秀高质量期刊,这将使得期刊的创建与发展日趋走向规范、合理。期刊编辑部和出版社若不能与时俱进,不遵守政策法规,只以盈利甚至“掠夺”为目的,必将导致期刊不能长远发展,最终“烂尾”和被淘汰出局。

如何避免期刊“烂尾”

由上可见,学术期刊的“烂尾”发生在所有的学科和地理区域,而且这个问题在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很可能持续下去。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期刊“烂尾”是所有期刊相关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和共同的责任。

结合上述原因,有以下(但不限于)几点对策供探讨:

1、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通过持续增加投入,以维持期刊的正常出版与运营,维持网站和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2、编辑团队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能够在专业学术、英语水平和编辑业务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3、编辑团队通过积极组稿与征稿,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4、学会要利用丰富的智力资源发挥动员和组织功能,加大对期刊的宣传和推介,如网站、微信公众号、年报、会议等,优秀学会往往把期刊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

5、对于我国的科技期刊,除了上述几点,政府部门亟需改进英文科技期刊CN号的审批程序、完善CN号管理制度,实行优胜劣汰,使CN号不再成为申办英文科技期刊的瓶颈。此外,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还应加大力度联手打击以“国际”期刊之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非法期刊,为学术正本清源,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6、保存数字档案,斯坦福图书馆于1999年推出的LOCKSS(Lots of Copies Keep Stuff Safe,大量副本保存资料安全)计划等服务旨在确保即使出版社不再存在,出版物仍然可用。LOCKSS的工作原理是制作存储在参与图书馆服务器上的内容的多个副本,这些图书馆支付年费来保存这些的馆藏。类似的举措,包括CLOCKSS、Portico和公共知识项目的保护网络(Public Knowledge Project’s Preservation Network,PKP PN)。它们的成本和覆盖范围各不相同:有些与图书馆合作,有些与出版社合作——PKP PN等服务对注册的期刊免费。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图书在这样的计划中得以保存。

附:可公开可查询的部分“烂尾”医学学术期刊信息

1. MIT Press Direct. https://direct.mit.edu/journals/pages/terminated-journals

2. Springer Nature. https://support.springernature.com/en/support/solutions/articles/6000223249-discontinued-and-ceased-journals-published-by-springer-nature

3. Journal of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http://www.japmnet.com/

4.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https://www.najms.org/currentissue.asp?sabs=n

5. Reviews in Urology. https://www.lugpa.org/

6.Journal of Pediatric Sciences. https://dergipark.org.tr/tr/

7. Wound Medicine - Journal - Elsevier.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wound-medicine

8. Public Health Reviews. https://www.biomedcentral.com/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ijmg/

10. Medical Devices & Sensors - Wiley Online Librar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573802X

11. Journal of Biorepository Science for Applied Medicine - Dove Press. https://www.dovepress.com/journal-of-biorepository-science-for-applied-medicine-archive143

12. Journal of Medical Marketing: Device, Diagnostic and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mmj

References

  1. Kwon D. More than 100 scientific journals have disappeared from the Internet. Nature, 10 September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0-02610-z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2. Brainard J. Dozen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have vanish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no one preserved them.Science, 8 September 2020.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e6998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3. Laakso M, Matthias L, Jahn N. Open is not forever: A study of vanished open access journals. J Assoc Inf Sci Technol 2021;72:1099-1112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4. 陈海燕, 杨春风, 戴婷. 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管理困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9(3):108-112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5. 陈琳, 王峥媚. 我国学会办刊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31(5):513-517 View Article PubMed/N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