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文如其人:谈谈论文写作的个性

  • 翟自立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1;7(4):130-131

doi: 10.14218/MRP.2021.137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论文写作不外乎用所谓科学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思所想,通过作者的写作心态(无论是激情或是无奈)、言语能力和技巧,从而表现出学术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简单地称之为论文写作的个性。与之对应的是论文写作的共性,是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规律性模式,具有格式化和模块化的特性,没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想象力和独立思考,欠缺论文写作个性所赋有的创造性思维和见地。

作为中国人,我们常自豪于中华饮食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看的是色,闻的是香,吃的是味儿,听的是故事。但也不得不承认众口难调,千人千味。论文写作犹如烹小鲜,一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可能烹饪出风格迥异的味道。因此论文写作有时候谈不上好坏,完全依读者口味而定,亦因时因地域而异。

论文写作的个性受制于撰写者本人的研究兴趣、语言能力、性格和时间历练,也受文化和母语的影响。同是论文,语言表达上有拘谨的,有洒脱的;有惜字如金的,有下笔千言的;有含蓄的,有直率的,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总之里面彰显着个性,可谓文如其人;人有性格,写出来的文章何尝不是。写作的个性不是废话颇多、胡吹海侃,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辟蹊径,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虽然不见得总是真知灼见,甚至旷达不羁,不够scientific,但或许片言只语中蕴含着奇思妙想,发蒙解惑,为新的发现打开了一扇门。

每个人在论文写作中展现出各自的写作语言和写作习性,由此学术领域里才能呈现千式百样,百花齐放。有的作者认为故事讲的好、讲的圆满就行,是用词讲究,或是言语平淡,都不必太在意。语言嘛,能交流,看的明白就算合格。打个比方,当一篇论文经三位同行评议后,两位在语言上没有异议,一位则在语言上列出了多页修改意见,如这个词需要替换,那句话结构不合理等,可能该评议人的写作个性与作者的写作个性发生了冲突,导致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不习惯,意见颇多,也可以说两位在写作个性上话不投机,不在一个频道上。

所以,我们在拜读或评审他人的文稿时,也不必在语言上处处鸡蛋里挑骨头,非得争个高低,要别人顺着自己的意思走,不妨静下心来,包容一些,豁达一点。不追求论文写作的完美无缺,不过度纠结于用词语法,在不妨碍理解、没有歧义和错误的情况下,尝试保留文稿的原意和用词,多点原汁原味和“天然”本色,既尊重了作者花费的时间和脑力劳动,也丰富了论文语言上的广泛性与多元化。对于一些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善意的建议,远胜武断的要求,更能增加他们写作的勇气和信心,更快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对读者自己则是省时省力,两权相利取其重,何乐而不为。

论文写作共性须遵守,写作中夹带些张扬的个性,少一些束缚,添一份活泼,不千篇一律方能不拘一格,论文新颖,别有风味。张扬人的话容易被听到,些许张扬的论文,较容易诠释作者的创想,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启发。作为读者,该放下时且放下,释放和接纳作者的语言个性,对己对人都好,舒坦自己,也勉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