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老屋的“重建”与“装修”——国自然基金再申请

  • 裴磊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2;8(3):53-54

doi: 10.14218/MRP.2022.903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2022年的国自然基金评审结果放榜已经过去两周,虽然申请数、受理数量创下新高,但平均资助率仅为16.8%。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地区项目的资助率分别为:17.29% 、17.43% 、14.47%(表1)。按照国自然的中标率,这意味着约有85%的人是无法获得资助的,竞争的激烈是摆在每一位申请人面前不争的事实。

表1

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统计申请和资助情况

年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
202117.43%17.29%
202017.15%16.62%
201918.98%17.90%
201820.46%20.54%
201722.59%22.41%

对于连续两年申请没有获得资助的申请者,无论在心理层面,还是科研层面,面对的困难会更大一些。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工作还有期许,第二天的太阳也会照常升起。面对错失的基金,我们唯有调整心态、总结教训、补牢基础、完善提高,才能有机会在下次的申请中脱颖而出。

一、调整心态、回归日常

国自然基金申请,拼的是实力,搏的是心态。僧多粥少,是残酷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公平的评审仍然是每一位基金申请人坚持下去的希望。因此,失败后,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调整心态,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无论是约三五好友,吃顿美食,还是怀揣可乐爆米花看一场电影,又或者陪伴小孩尽情回归童年般逛逛游乐场,都不失为放松的最佳方式。总之,暂时告别基金、远离申请书,该吃吃、该喝喝、合理运动少不得。

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心态调整完毕,接下来就要好好看看评审意见了,无论是否被误读,也不管评审是否得当,一切清零,怀着虚心的态度认真学习评审意见中的每一条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具体的一二三点,以备下一步针对性改进。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怀着虔诚、仰慕和真心学习的心情,与连续多次拿到基金的老师或者同事交流。注意是连续多次拿到基金,这样的申请人实力是毋庸置疑,而且研究工作也一定是自成体系、一脉相承、多年来一直深耕细作才有这样稳定的表现。可以邀请这位老师做一次报告、也可以私底下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微信、邮件等等,各种方式,看老师的喜好。总之,要从高手那里获得宝贵经验,哪怕是点拨和提醒,也可能比自己闭门造车要强一百倍。

三、补牢基础、合理创新

调整好了心态、总结完教训,接下来就得直面自己的申请书,尤其是申请书中的薄弱环节。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申请书,除非不是自己写的。如何修改,前面有了评审意见和高手的点播和提醒,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申请过几次的同行,不难看出现如今的项目申请,简单说就看两点:一是工作基础,二是创新性。二者缺一不可,套用改革开放时期的方针: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若没有系统的研究工作和多年的积累,这样的工作基础,没有底气,也靠不住。从连续多次获得资助的申请者那里,不难看出,好的工作基础一定是在某一个自己常年研究的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下来,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棍撞运气。常年的研究,少则5年,多则10年,作为研究产出的论文至少每年一篇,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一区论文甚至10分以上论文)。单从5篇代表性的论文标题,就能读出申请者的工作连续性和深入性。要做到这点的确是不容易,毕竟多数人的研究有时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为了保证毕业生正常毕业工作的前提下。这就要求有一些预案,无论怎样,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研究在实验室里开展,不要太凭兴趣去开展项目和课题,虽然文章易发,可最终还是课题难报。这对于大佬实验室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年青教师而言尤为重要。这就像规划人生,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一条路走下去。

关于申请书创新的问题,一定是在工作基础上的创新,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以既往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以新的预实验或研究进展为线索,若是有较好的预实验工作,就可以做从0到1的源头创新,若预实验比较薄弱,则以当前研究进展和新的研究手段技术为依托,做1+1>2的创新。对于后者的创新模式,交叉跨界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哪一种创新,只要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基础之上,就没有太大问题。否则,离开基础的创新,就是海市蜃楼,会有极大的冒险性,即便偶尔拿到,也是运气,并不是稳定和可持续的。总之,要让评审人觉得,申请人的研究,具有延续性和深入性,有明显可以一直做下去的苗头。

四、“重建”与“装修”

把握了工作基础和创新两个关键问题,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完善自己的申请书了。有些可能完善起来相对容易,只是要做好细节,不留硬伤和明显漏洞。所谓硬伤,就是撰写的逻辑问题,科学问题提出的依据等;所谓漏洞,是指实验设计上的问题,如实验分组、实验模型、技术防范等。有些申请书可能需要推倒重来,甚至重新拟定标题和内容。其实,推倒重来要比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更好,这就好比,老房子的重建或者装修。尽管,投入的时间成本更多,但一定会更漂亮、也更有新意。

无论是“重建”还是“装修”,原则是,尽可能往自己的工作基础靠拢,在既往论文的“地基”里,深挖科学问题,继续打牢夯实,这样盖起来的新房子,才牢固。地面上的部分,需要在“宅基地”的合理范围内设计和布局,可以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不要太高、太奢华,否则预算不够。可以结合最新进展,利用前沿技术、模型、方法来设计研究内容,但一定要熟悉,且符合正常逻辑,也就是先盖第一层、再才能盖第二层、第三层,此外,一定要知道哪些地方用什么材料最合适而且美观。因为新盖的房子,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要有居住功能,而且比以前更好。

最后,祝各位申请者们,能调整心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合理规划,在自己课题的“老屋”上,深挖“地基”、优化设计、重建一片安定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