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Collections
For Authors For Reviewers F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Open Access
Ethics Advertising Policy
Editorial Policy Resource Center
Company Information Contact Us Membership Collaborators Partners
OPEN ACCESS

肖明:医学期刊的“守正”与“创新”

Medical Research & Publication   2024;10(4):76-78

doi: 10.14218/MRP.2024.12142

Published online:

 Author information
  

Q1

肖明教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您来参加第四届ISMRP暨上海肿瘤会议。我们知道您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书刊出版部的主任,同时也是多家国际医学期刊的编辑,在医学期刊的创办和发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次会议上,您的演讲主题是“守正创新,助力人才培养”。这个主题既突出了传统学术价值的传承,也强调了创新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请问您希望通过这次演讲向听众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A1

首先感谢夏老师和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我本人在期刊领域算是半路出家,因为工作的需要和安排,大约三年前开始接触期刊工作。这几年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借此机会,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体验。我认为“守正创新”这个主题非常关键。

首先,“守正”意味着科技期刊的使命是促进学术繁荣、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这是我们作为编辑的初心,也是我们办刊的底线,永远不能丢掉。其次,“创新”是指在学术传播方式和方法上。在当下这个时代,学术传播的方式方法与传统相比也有了更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在论文出版的各个环节注入新技术,比如开放获取、论文推广等,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传播,为同行提供深入研究的思路。

此外,我认为期刊不仅要传播学术思想,还要将这些思想普及给普通大众。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科普工作。刚刚会议上,听到李兆申院士讲到有关肿瘤的早筛查早防治,我觉得受益匪浅。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民健康,解决人类共同的一些疾病方面的问题。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的期刊、甚至出版部门,可能还是要下一点功夫,思考怎样才能够把晦涩难懂的科研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普及给非专业人士,从而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同时也还有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虽然这种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象教育,但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论文编辑和修改过程中,对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我们的论文发表主力军主要是研究生,通过编辑过程,我们能够为他们播下科研精神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这可以被比喻为他们科研生涯中的“第一粒钮扣”。当前,学术界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我相信大多数是无意的,因为作者可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严谨性。作为编辑,我们有更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作者预防和避免这些不良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守门人,也是创新服务模式的提供者。一个期刊要想办得好,最终还是要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期刊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于期刊的发展,虽然我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深入探讨还不够,但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坚信期刊的成长性是需要时间的。期刊的发展和声誉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正如我与Ruiwen Zhang教授交流时所提到的,每位学者的学术生涯都是有限的,但期刊却能够持续传承下去。因此,作为创刊人,我们必须坚守学术底线,因为我们的使命是传播科学,而不是被第三方评价所左右。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指标而忘记了我们的初心——提高论文的质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编辑层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稿件送出去、评审、然后收录,而应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一些预期中的大咖名单来提升期刊的质量,普通科技工作者的文章同样值得发表。从这一点而言,我个人也做一个呼吁,我们作为编辑,应该以文章的质量来评价文章,而不是以作者的身份来评价。特别是在一些著名期刊中,由于投稿压力巨大,这种筛选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有价值的稿件被忽略。

我希望编辑能够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不遗余力地学习如何与期刊共同成长,提高业务水平,真正为作者服务,特别是通过这个平台培养年轻科研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术期刊的繁荣。这种繁荣不仅仅是期刊本身的事情,它还能带动整个民族对科学的热爱和崇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期刊出版也是一个国家产业的一部分,但这是一个有情怀的产业,它通过传播和繁荣科学来获得应有的回报,而这些回报又进一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我相信,所有重视期刊的人都有这种情怀。就像夏老师创办华誉出版社,经历了种种困难,甚至自掏腰包,就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深受感动。

Q2

我知道您也是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的主创和负责人,这本期刊现在做的非常不错。那作为在国内期刊创办之路上的探索者,您能够对我们国内期刊的发展提几点建议吗?

A2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尤其是在卓越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国内高质量的期刊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展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文化软实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有一些初步的想法。我们应当珍惜并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支持,实现出版集团的集群化发展。尽管目前一些出版集团规模较小,但通过集群化发展和探索更优化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出版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我们国家出版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相信,这需要所有期刊编辑的共同努力。对于那些已经办得很好、起点高的期刊,可以进一步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个新时代,华语出版社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创办了许多期刊,形成了良好的规模和口碑。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广,以帮助更多期刊办好。办好期刊对我国的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因为科技评价和论文评价是衡量科技水平的重要维度。拥有高质量的期刊意味着我们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

尽管科学研究是国际化的,我们并不主张狭隘的管理,但这样可以使我们在论文的阐述和发表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更快捷地向世界推广中国学者的贡献和智慧。我认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四个面向,包括面向人民健康、面向科技前沿等,我们作为期刊人才大有可为。

对于我个人而言,在现在这个时代,我能够从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跨界到出版领域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身份和事业的转变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对我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