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中选择不同的学科,则代表了走不同的路,也代表了会碰到不同类型的评委。在当下这个学科高度交叉的年代,选择一个更加有优势的学科,无疑可以增加中标概率。最重要的话在前面说,如果您在某个学科有强劲的“关系”,那么优先投该领域,后面所谓“诀窍”就不需要看了。在本篇中,我们主要针对一般无任何关系的科研屌丝来讨论学科选择的一些技巧。
众所周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的标书主要投向生物领域或者医学领域,俗称“生物口”和“医学口”。投向这两个“口”的标书命运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要分析这两大领域的评委主要是哪些人。
“生物口”的评委,主要来自中科院研究所、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等研究人员,这类人群的普遍特征是生物学背景出身,有留学背景,实验细节和实验设计的能力非常精湛,对于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因此对于这类人来说,偏好实验思路设计严谨,实验方法可靠,最好有一定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内容较为深入,而对于是否可以解决临床问题,则不是特别的关心。
“医学口”的评委则正好相反,他们主要来自各大医学院、医院的临床科研人员,多数研究人员整天与病人打交道,他们普遍是医学院毕业,对于实验的整体设计不是特别在意,对于实验具体细节没有“生物口”评委了解,对于机制研究不需要过分深入。但是他们对于研究内容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非常关心,没有临床意义的标书,哪怕内容再详实,可行性再高,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因此,根据自己标书的内容选择投标的“口”非常重要。
其次,热门领域虽然紧跟世界研究热点和潮流,但是有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我们的目的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拿到经费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因此,在交叉学科中,最好选择国内研究实力偏弱一点的学科。
例如,某一交叉学科,既可以投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也可以投到“孤独症”研究领域。这种情况下,尽量投小众一点的领域。因为虽然“老年痴呆”研究很热门,但是竞争的标书一般情况下实力也非常强劲,而出于平衡考虑,不那么热门的研究领域总会分到一些中标指标,因此相对来说竞争对手也要弱一些,对手弱则意味着中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后,诀窍归诀窍,我们还是提倡提高自身修炼,写好自己的标书比什么都强。如果到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地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