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因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
第一代测序技术的改良基本符合摩尔定律。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测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测序技术与第一代技术原理完全不同,是颠覆式的创新。2014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全球基因检测领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更是爆炸式增长。2017年,Illumina再次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800美元。测序成本降低的同时,全世界的基因组数据也在以超摩尔比速度增加。基因数据的计算与解读一直都是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在数据激增的情况下,如何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将是基因检测领域下一个命题。
(来源:OFweek医疗网)
临床医学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形成
科技部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相关工作情况。据悉,作为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制上的重点改革举措,我国现已在11个疾病领域组建了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据初步统计,根据各疾病研究领域的重大需要,各中心共布局开展143个临床研究队列,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规范151项、制定国家标准42个,分别较中心成立前环比增长54.1%和40%,有力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规范化水平和诊疗能力。下一步,将制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在疾病领域的布局、区域的布局,提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地方中心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布局要求;新增儿童健康、传染病、中医药、主要公共诊疗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中心布局。
(来源:新华网、健康报)
手术机器人赋予医生“超能力”
在两三厘米见方的人体空间内,机械臂可以如绣花般精细操作。如今,手术机器人正在让很多原本无法想象的手术场景变为现实。其中,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以下简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代表了该领域的尖端水平。自2006年国内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国内已累计开展了4万多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多种手术。2月26日,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基础培训基地在上海启用,为国内外医生提供国际化的培训服务。未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更为广阔。
(来源:科学网)
在职医生可办医新诊所将大量涌现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启动,医生收入被允许突破事业单位体制限制,医生群体将迎来靠技术吃饭、大涨新时代。2月2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正式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医生可以自主创业了。还有,即将推出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不出意外的话,将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来源:卫计委)
顶尖“洋医生”受聘沪公立医院仁济南院迎首位外籍医师
近日,美籍神经外科医师John G.Hsiang从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王育手中接过聘书,受聘成为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执业医师。这是首位在仁济医院执业的外籍临床医师,在上海的公立医院体系中尚属罕见。吸引国际顶尖医生将执业点放到公立医院里,被视作国内医院国际影响力、软硬件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能与国际“平等对话”的重要标志。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