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进行了首次全国性的撤稿和科研不端行为审查。据教育部通知,各大学须提交过去三年内从英文和中文期刊中撤稿的所有学术文章清单,并阐明撤稿原因,调查涉及不端行为的案例(图1)。此次提交截止到2024年2月15日。
根据Nature上一篇题为“China conducts first nationwide review of retractions and research misconduct”的报道显示,去年Hindawi撤稿超过9,600份,其中约8,200份涉及中国合作者。另一篇题为“More than 10,000 research papers were retracted in 2023 — a new record”的报道显示,2023年全国范围内撤回的论文超过10,000篇,其中绝大部分涉及中国合作者(图2)。
这次审查行动是为了应对伦敦出版商Hindawi等公司撤销大量中国作者论文所引发的声誉受损。为了维护学术诚信和声誉,全国性自查首次实施,要求各大学必须同时展开调查,要求研究人员提交撤稿信息,包括撤稿原因以及未列入清单的撤稿。由于时间紧迫,各大学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自查,且包含寒假假期,因此部分大学可能只提交初步报告。尽管如此,所有大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查。根据部委通知,如果研究人员未申报撤回的论文,而后又被发现,则将受到惩罚。
对于撤稿论文的研究人员来说,他们需要解释撤稿的原因——是科研不端行为还是诚信错误,并为自己进行辩护。大学则需负责调查和处理不端行为,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减薪、取消奖金等。此次审查要求论文的第一位通讯作者负责提交答复,强调了正当程序的重要性,被指控不端行为的研究人员在调查期间有权提出上诉,以保障其权益。
尽管审查行动的具体惩罚形式尚未确定,但过去的惩罚措施包括减薪、取消奖金等。这次审查行动将进一步加大对作者和大学监督研究诚信的压力,为培养研究诚信奠定基础。尽管部委尚未作具体解释,但报告过程本身已有助于遏制不端行为,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此次全国性撤稿和科研不端行为审查行动是为了维护科学声誉,加强研究诚信,尽管面临挑战且时间紧迫,但这是走在正确道路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