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时间内,对某个领域内大量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展望,将该领域的进展和现状呈现于读者面前。综述虽然属于 “二手研究”,但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个领域的研究动态,因此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正因如此,多数学术杂志都会留出一定的版面,用于刊登综述。在过去几年,笔者曾和同事们在SCI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综述,对于医学综述的写作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在此,笔者拟分享自己在SCI杂志上发表综述的心得体会,以期为有撰写综述计划的同行提供参考。
一、写作综述对科研新手来说是一种锤炼
在已有很高造诣的专家眼中,综述的价值显然不及论著。因为论著反应了自己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而综述只能证明自己阅读和整理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正因如此,很多专家会在多种场合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综述的不屑。受此影响,很多科研新手也对综述写作不感兴趣。笔者认为这种思维和观念有待商榷,因为科研本身是分层次和等级的:对于掌握了大量资源,已经有很高造诣的研究者,目标当然是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论著;但是对于科研新手,完全可以将短期目标设定为撰写和发表一篇SCI综述。可以想象,对于刚刚涉足科研的新手,当自己倾尽全力撰写的综述在历经曲折之后被SCI杂志接受了,说明自己的思维理念是国际化的,具备了良好的文献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明显增强自信,而且这些能力对于自己将来的研究生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会决定自己的科研成绩。此外,还可以熟悉SCI论文的投稿流程,包括目标杂志的选择、投稿的步骤、回答评审意见的原则和方法等。因此,笔者建议刚刚涉足科研的新手从写作综述入手,通过写作综述来提升或检阅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撰写综述前的准备:文献阅读
如前所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既往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因此综述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阅读文献。文献阅读可以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的目的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研究方向或写作素材;精读的目的则是为了充分理清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寻找研究的切入点或确定综述写作的框架。如果没有任何课题压力,纯粹是想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笔者建议从泛读入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之后再精读该领域的文献。如果已在某一个有固定研究方向的课题组,笔者建议征求学长或导师的意见,确定具体的领域进行精读。
三、综述的选题:不宜太大
综述可以分为特邀综述和自由投稿的综述,前者一般由编辑部邀请本领域很有造诣的专家进行撰写,形式多为“命题作文”,即指定题目或内容进行撰写,对文献的阅读量要求十分高,参考文献少则一两百篇,多则四五百篇。同时对作者的声誉、科学逻辑等要求也很高,新手往往难以企及。多数科研新手的综述属于自由投稿,题目、内容和范围需要由作者自己确定。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综述的范围到底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纵观已经发表在SCI杂志上的综述,有的题目涉及范围很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有的题目则涉及范围很小,比如“循环microRN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建议科研新手应该先从“小综述”入手,不要贪多贪大。通过阅读和归纳整理文献,写一篇参考文献数量在40至100篇左右的综述是比较切合自身实际的想法。此类综述涉及面较小,参考文献也较少,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对简单,易于整理,对作者的学术背景要求不高。
四、如何确定自己拟撰写的综述选题是否合适
有的综述,从题目来看虽然涉及范围较小,理论上讲写起来相对简单。但由于属于研究热点,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多,写作难度也很大。判断自己拟撰写综述的范围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文献检索。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输入几个关键词并初步浏览相关文献,大致判断可被引用的文献量。需要说明的是,综述的参考文献可以分为核心文献和辅助文献,前者为本领域进展密切相关的原始研究,需要重点介绍;后者则为一些介绍概念类的文献,比如介绍何为microRNA时,需要引证一篇相关的文献,该文献通常为综述。因此,成文综述最终的参考文献数量往往会比检索到的文献多出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检索到的需要引用的文献为50篇,那最终成文的综述的参考文献可能在80篇左右。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在开始撰写前,已阅读的文献量至少应该在引用文献量的一倍以上,拟被引用的文献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可靠的、有理论实践意义的,而且除了精读本领域的文献,还需要阅读一些其它领域的文献来完成相关知识的积淀。上述数据属于个人经验,不一定准确,希望可以帮助新手评估自己撰写综述需要阅读的文献量,进而评估撰写难度。
五、综述的写作:从读书笔记开始
在完成了大致的文献检索之后,可以开始阅读相关的文献,并且做读书笔记。所谓读书笔记,就是指自己在阅读完文献后,用一段300至800字左右的文字将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笔者比较喜欢的模式是在将读书笔记写在EndNote中,这样方便调阅。同时,可以准备一个word文档,将读书笔记一并写在其中,并利用EndNote排列参考文献的功能对文献进行引用。在这个word文档中,可以将相似、相关的文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观点或论点,也可以列表、画图进行概括。综述的小标题就是来自于这些观点或结论。实际上,综述的写作就是一个读书笔记逐步整理和精练的过程(图1)。
综述的框架和内容形成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语言的润色和精练。不得不说,写综述对于“文笔”的要求较高,需要作者在遣词造句和语言组织上精雕细琢,特别要注意词句之间的层次感和逻辑性,同时还要兼顾综述的可读性。笔者在为国际杂志审稿的过程中,发现国内作者的稿件普遍存在“逻辑性差”的问题,比如前后两句话分明不是转折关系,但中间却用一个but进行了连接。文章的语言表达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遣词造句,属于“英语”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求助语言公司进行润色;二是谋篇布局的问题,属于“语文”的问题,需要作者自己全方位进行考量,语言公司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很多论文之所以被编辑部或审稿人批评为“语言质量”太差,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于英语,而在于语文。
六、其它注意事项或技巧
优秀的综述一定是对本领域的概貌进行了十分详实的总结,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研究的进展。因此,绘制一张总结性的图片对于提升综述的档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在挑选参考文献的过程中,一是尽量避免漏掉重要的文献和进展,二是当有多篇参考文献可以选择时,尽量挑选最新的、刊登在权威杂志上的、来自富有声誉的研究组的论文来引用。在综述的投稿过程中,一定要先阅读杂志的稿约,特别是杂志是否接受自由投稿的综述,对参考文献的数量有何限制等。在推荐审稿人的过程中,尽量从参考文献中选择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专家。
七、总结
阅读文献是综述写作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枯燥的环节。阅读文献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锻炼科研思维。综述的写作,则是对文献进行整理,锻炼的是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刚涉足科研的新手之所以写不出漂亮的综述,主要还是未能熬过枯燥的“文献关”,或者在阅读文献时流于形式,没有仔细揣摩文献当中隐含的科学逻辑。其实,文献阅读不仅是写综述的基础,也是开展科研的基础。只有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科研思路才会开阔,科研方案才会严谨,科研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实际上,只要阅读的文献足够多,归纳总结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磨练,辅之以鬼斧神工般的语言表达技巧,综述完全就是信手拈来。